在近日召开的政协云南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取消初中毕业生升学统一考试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不少委员对此表示担心。
去年11月,云南教育厅颁布《关于初中教育评价规范改革的建议》,明确从2010年起,云南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改由各高中学校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新生。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争议。
有委员指出,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的首要条件下,仓促取消初中毕业生升学统一考试,状况未必乐观。并且“取消中考”改革策略中存在一些操作性缺点,如不他们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则可能在实质操作中出现比较紧急的问题,使改革适得其反。
政协委员、团云南委副书记陆平觉得,取消中考,理论上是更公平的,但日常则未必。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操作的弹性空间较大,极易掺杂人为原因。一个学习成绩差、文化功课不及格,但借助人为原因获得综合素质考评高分的学生,仍然可以顺理成章地升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非常或许会变成父母社会资源能力的比拼,导致新一轮的教育不公。
另一名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教管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孙亚玲也觉得,假如初级中学没自主权,综合素质评价就非常可能被势力侵蚀,让人情左右,招生的公信力就会遭到质疑。
她觉得,中考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是没办法“取消”的,由于“取消”需要拥有几个首要条件:一是高中教育资源需要均衡,同时优质资源充足。但日常高中资源不均衡,且有普通高中和职高之别,考生势必会有择校行为。为了“择校”,考试仍是最适合的一种方法,不然,要上好学校,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二是高中阶段自主招生的规范可以达成。考生自愿考试报名,学校择优录取;三是高考考试指挥棒不再起用途。但现在的实质状况是这根指挥棒不只指挥高中,还指挥了甚至包含婴幼儿园在内的高中前教育。
孙亚玲觉得,要取消中考,第一要配备资源,大力进步高中阶段的教育,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优质、品牌学校,父母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学校。但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的首要条件下,仓促取消中考,状况未必乐观。2004、2005年,上海、浙江就尝试过取消中考,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取而代之,但最后大多没达成。这说明推行起来有困难,还需要再研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可以先在一些州市试点,可行之后再全方位推开。
对取消中考,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董事长兰靖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由于所学的13门课程都要考试,大概让新的中考变成“加大版”;二是担忧教学水平降低,由于取消中考的改革策略能否顺利推行最后取决于高考考试规范的改革。
“取消全省统一考试并非取消考试,而是把以前一种很单调和不适当的考试变得愈加全方位合理,没统一考试对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势必影响学习的水平;而只对部分学习科目进行统一考试评价,势必导致学生片面进步。”为解决这个问题,兰靖建议,学业水平考试的所有科目基本使用题库型标准化公开考试,全省统一设立公开题库,各科目每年开考两次。“统一”可以防止各地州考试标准参差不齐,便于跨省、跨地州学校招生;“公开”可以明确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学生和老师不需要再去猜题押题。这次考得不认可,下次再考,以考得最高的那次分数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题库”可以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想考高分、升大学的学生,尽可以向高分冲刺;不想读普高想上中职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考个总分及格即可,把精力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不必再绑在升学战车上受累。“增负、减轻负担由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尽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要,不必由于减轻负担而影响精英学生冒尖,也不必由于增负而让普通学生受连累。”他说。
除此之外,兰靖觉得,应该取消普高录取方法中的“定向择优生”和保送生,由于这客观上助长了“想方设法争指标”的不好的倾向。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在不断进步变化的,不可能每年都对学校进行一次办学水平的科学评估。办学水平非常大程度上体目前“软件”上,非常难量化评价,“定向择优生”的指标怎么样分配给初中学校,这既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的大难点,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体现。它不是让学校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上去角逐,而是让学校去找教育行政部门“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