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体结构综述】
隋唐时期,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祖国第三达成了统一,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兴盛、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进步。
宋元时期,国内封建社会政治上又一次大分裂和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步和巩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肯定收获。同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到18前夕,中国的国力已由强盛转向衰弱。
【入门知识识记】
兴盛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5杨坚打造隋朝,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重视改革,开创了少有些兴盛景象。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2、6,李渊父子打造唐朝。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擅长用人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重用人才,进步生产;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从而形成了国内封建社会少有些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3、科举制是国内封建社会的一种要紧的选拔人才规范。创立于隋朝,进步健全于唐朝,于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在一定量上改变了用人规范,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唐诗的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4、隋唐时期,国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进步。唐太宗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普写了各民族和同为一家友好诗篇。
5、隋唐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外交往活跃,与亚、洲、非一些国家都有密切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的见证。玄奘西游天竺,写作《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进步-辽宋夏金元9,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打造北宋。11北宋被金所灭,同年南宋打造。辽、西夏、金、蒙古少数民族政权同宋王朝先后并存,对国内边疆地的开发作出了要紧贡献。
2、1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打造蒙古政权。12忽必烈打造元朝。中国历史又一次达成了统一。元朝的行省规范是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民族交流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宋元时期,国内的经济进步重心开始南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进步,并超越了北方,北宋时期在四川区域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宋代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明朝君权的加大:13,明太租朱元璋打造明朝。明朝统治者采取手段加大了君权。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打造锦衣卫、东西厂等间谍机构;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严密控制常识分子。
2、郑和下西洋:为了加大同国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加大了国内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3、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民族英雄戚继光奉命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九战九捷,获得重大胜利,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4、清朝的打造:16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打造后金。16皇太极自称皇帝,国号清。清朝开始。16清朝迁都北京,加大了对全国的统治。
5、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国内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范围严密控制常识分子,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进步。
6、郑成功光复台湾:1661-16,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盘踞国内台湾之久的荷兰殖民者,光复了宝岛台湾。16,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大了对台湾的管理。
8、抗击沙俄侵略: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国内黑龙江流域。为守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军队。16,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款《尼布楚条款》。
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前期,通过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加大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
10、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地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它使中国渐渐在世界上落伍。
【能力情感价值】结合隋唐的兴盛与开放、明朝的郑中下西洋及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等史实,领会开放与兴盛,闭关与落后的内在联系,增强对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和认识。
2、从隋朝短命而亡到唐朝全盛,史论结合剖析明君兴国,暴政亡国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进步中的重大用途。
3、正确认识古时候选拔人才规范的历史用途,结合目前实质,剖析评价考试规范改革的势必性,发挥历史课程的学以致用功能。
4、掌握辩证剖析、评价重大历史人物的能力,结合对唐太宗、唐玄宗、忽必烈、郑和等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力。
5、通过从隋唐到明清历史进步经历,培养国内历史上进步是主流,民族关系不断融合的看法,树立民族平等、团结民族的观念。
【中考考试试题分析】
[湖北宜昌中考考试试题]
7.很多人觉得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区域的航海家
A.鉴真 B.郑和 C.郑成功 D.迪亚士
[分析]此题跨中外历史综合选择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常识的结实程度。由长江等便知此人是中国人,故可排除答案D;从6前便可判断至14,即中国的明朝时期。鉴真为唐代人,事迹是六次东渡日本;郑成功的主要事迹是光复台湾。故此题选B。
假如能关注各媒体报道,了解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知道或参与丰富的纪念活动,则此题更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