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育女,是爸爸妈妈牵挂一辈子的话题。
特别是目前,很多爸爸妈妈都期望儿女双全,让孩子互相伴随成长。
可是,儿子如何教?女儿又该怎么样教呢?
李玫瑾教授提出,养育女生要有“三避”,养育男生要有“三忌”。
爸爸妈妈要依据孩子的性别、性格,选择比较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01
养女要“三避”
不久前看到一条新闻,有的心疼新闻中的女儿。
一个22岁的女大学生被爸爸妈妈告上法庭,缘由居然是她拒绝抚养爸爸妈妈刚刚生育的2岁的弟弟。
她爸爸妈妈本身就是低保户,养活自己已经非常困难,却一直搏生子。
等到终于生了儿子了,才反应过来自己养不起,于是将这个负担扔到女儿肩膀上。
22岁的女孩,才刚最初我们的生活,就已经有一个“小儿子”。
所以,明了解自己养不起,为何还是一心求子,拖累了女儿,也拖垮了整个家庭。
重男轻女,毁了多少女儿的一生。
1.避重男轻女
爸爸妈妈太重视儿子,或者忽略、冷落女儿,都会在女儿留下一辈子的创伤。
更不要给女儿灌输“养女儿亏本”、“早晚要嫁出去”的观念,让她感觉自己不是这个家庭,没安全感。
一个自信的女生,一定是由一个看重女儿的家庭培养出来的。
女儿也是你的孩子,养育孩子不应由于性别而差别对待,每个都是爸爸妈妈生活最宝贵的礼物。
2.避过分过分娇纵
目前,很多爸爸妈妈都变成“女儿奴”,给女儿无边无际的溺爱和温顺。
他们感觉女生天生柔弱,需要保护,那样女儿就永远躲在爸爸妈妈的臂弯下,没办法长大成人。
太宠女儿,甚至给她灌输“你是女的,所以不需要..”的观念,她就永远不会承担责任。
不要给女儿设定性别框架,她们也可以变得勇敢,变得独立。
3.避单纯富养
都说“穷养儿富养女”,生女孩就要给她最好的。这种做法,大概把女儿放纵成一个骄纵暴躁的人。
富养精神,比富养物质更要紧。
当一个女生有了爸爸妈妈的爱、善意的引导和理解,她就拥有了比同龄人更宽广的眼界与格局。
养育好女儿,第一大家要摆脱这个社会对女人的束缚和偏见,真的弄了解她需要的是什么。
02
养儿有“三忌”
不久前去看望姐姐,发现以前活泼调皮的外甥变得十分沉默。
他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摔倒了,眼看着就要放声大哭,却怯生生地看了母亲一眼。
姐姐就对他说:“你是男子汉大老公,这么一点小伤就要哭鼻子,丢不丢脸!”
看到外甥立刻擦干眼泪忍着不哭的样子,肩膀一抽一抽的,我十分心疼。
不少爸爸妈妈对于教育男生,都有非常大的误区:
男生要坚强,所以摔倒了不可以哭,难过了不可以抱,生病了不可以宠。
男生要粗养,多些磨练,不可以给他优越感,更不可以惯着他。
可是,凭什么男生就该粗养,女生就该娇养呢?
1.忌不喜欢护
相比起女生,其实男生更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由于有时候,他的感受总会被爸爸妈妈理所当然地忽略。
男生的坚强,不是源于爸爸妈妈刻意的冷漠,而源于其内心充足的安全感。
而如此的安全感,需要从爸爸妈妈的关爱与保护中获得。
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
2.忌不独立
但,爱惜不等于溺爱,不少爸爸妈妈把儿子宠成“小皇帝”,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独立的孩子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特别依靠妈妈,假如妈妈不在身边,就十分不适应。
孩子的事情就让他一个人做,遇见问题让他先尝试解决,给他足够的独立空间。
3.忌不上进
爸爸妈妈习惯指责和批评儿子,会让儿子干什么都没收获感,久而久之就舍弃努力。
当然,假如连你也贪图安逸,不给孩子做出积极的榜样,又凭什么需要孩子上进呢?
掌握鼓励,正面教育,才能激起孩子上进和奋斗的决心。
养育好儿子,既要让他感觉到爱与安全感,也要教会他敬畏与规矩。
03
教育不可以“双标”
养儿育女需要走心
大家常常说,男生喜欢玩枪,女生喜欢玩娃娃,但这是成年人和社会强加给孩子的“喜欢”。
大家并不知道孩子真的喜欢的是什么。
也不可以照本宣科,把其他人适用的那一套照搬到自己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需要走心,从孩子的实质出发。
养儿养女,其实差别不大。
假如大家一直用“双标”来教育孩子,就会导致如此的结果:
大家的女儿,会由于备受溺爱保护而缺少勇气;
大家的儿子,会由于被需要需要勇敢坚强而缺少关爱。
片面的教育没办法成才,教育路上,大家要做好孩子的保护者、伴随者、引导者。
《穷父亲 富父亲》里面有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空闲伴随孩子。”
我想改动一下:“所谓成功,就是擅长伴随孩子。”
亲子伴随非常重要的是知道孩子的内心,做最懂爸爸妈妈的孩子,才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放手手机,专心伴随,和孩子一块享受悠闲的时光,一块抓住一同成长的乐趣。
只有父母乐于伴随,擅长伴随,才能更知道孩子,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身心进步需要,让孩子感受爸爸妈妈的关爱。
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期望大伙能多多转发文章,点亮在看,让更多人认识到养儿养女的正确办法。
*来源介绍:教师E家(ID:edu58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是老师、学生、父母和社会人士的教育交流平台!教师E家 为用户提供教育资讯,教学技巧,教育时事剖析,愿你在教育路上不再忧心。图片源自摄图网。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